創造主的設計–聖經與科學
2017 年 1 月 12 日
「聖經中也存在著科學嗎?」這是許多人對上帝與聖經的好奇。為了與大家一同瞭解聖經的奧秘之處,台北上帝的教會在2017年1月7日舉辦了聖經研討會,當天的主題為「聖經與科學」,藉由聖經當中明確記錄的科學證據,使我們能夠領悟到創造主上帝的存在,並且透過萬物中所存在的精確的自然法則,我們可以明白現在所生活的地球,是上帝精心設計並運作的這一事實。
研討會的開場,先向大家播放「次元的瞭解」這個有趣的影片,闡明除了我們所處的三次元外,還存在著更高的次元,而上帝便是在更高次元的空間中,但人類因為害怕未知的次元世界,無法輕易地相信上帝的存在,因此上帝藉由我們看得見的科學來向我們證明他的存在。
聖經中的科學
此次研討會以我們熟知的許多科學知識的發現過程進行了探討,在各個學說被驗證的過程中以及過去古代人們的想法中能夠發現許多聖經的驚人之處。
懸在虛空的地球
在3500年前的古代人對於地球有許多想像,所以當時存在很多不同的世界觀。印度人的觀念是世界是一隻大龜背上的海洋和島嶼;蘇美人以為世界是平坦的;中國古人對世界的描述為「天圓地方」,認為天的樣子像一個倒過來的碗,而地則是如同有稜有角的正方形。但是在同一時代裡,聖經就已經準確紀錄了現代天文學所證實的世界觀。
人類能正確理解地球是懸在宇宙中的這一事實,是直到1687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時候,但聖經早在3500年前(青銅器時期)就紀錄下來了,這是當時古代人連想都無法想像的知識,但聖經的描寫卻如此精確,就有如透過人造衛星所拍攝下來的一樣,告訴我們地球可以不需要任何東西支撐而懸浮在宇宙當中。
地球內部構造
地球的內部是火,此一地球科學的知識也同樣紀錄於聖經當中。古代人需要水時會掘井挖地,所以一直以來他們認為地底下是水,而且到19世紀以前人們還將地底下為火的上帝話語,以為是荒謬的神話小說;人們是到20世紀使用地震波的技術探測地球內部,才知道地球內部為火的事實。
水循環
古代人並沒有水循環的觀念,但聖經在3500年前就將水循環的原理寫出來,並指明了水是透過蒸發、冷凝、降水三步驟循環;我們人類直到16世紀經由佩羅和馬略特透過實驗才發現了水的循環。
科學法則也見證著上帝的存在
在研討會的下半場則以眼睛所能見的科學現象一同探討了上帝的存在。
羅馬書1:20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其中研討會上大家分享了著名的數學有名的定理–Fibonacci數列和黃金比例。Fibonacci數列中可以發現大自然生物中蘊含著神奇的規律性。而另外以Fibonacci數列延伸的黃金比例、黃金矩形等等,也同樣在我們身邊很多生命體都發現了這些創造主共同的設計準則。
研討會的最後與大家一起探討了有關生命體的另一特別的奇妙規則。在不同的生物中不同的生命期限是透過母親所賦予的生命長度決定,進而發現了永遠生命的條件正是需要 “母親上帝”的存在。
研討會的末尾希望大家能透過科學這一主題,領悟到萬物的創造並非偶然形成的,實際上是創造主上帝偉大的設計。
當天參與研討會的人開心地表示:「真的感到很神奇,上帝為我們創造了所有一切,就連那麼微小的事物,也非常精確地創造了,透過這次研討會我更加明白上帝的偉大。」
透過這次研討會成功舉辦,台北上帝的教會未來也將帶給大家不同主題的聖經研討會,期盼透過聖經的話語與更多人分享上帝的話語,而一同認識創造主埃洛希姆上帝的存在。